新华社杭州3月31日电(记者 冯源)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辉教授组织过几次事先未作通知的火灾疏散演习,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女的跑得快,男的跑得慢。
“这与受的教育有关:男孩子要勇敢、负责任、英雄主义,女孩子则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于是在演习的时候,女的会撒腿就跑,男的不但不跑,还会去打探哪里着了火。”
在浙江省特种设备与能源环保计量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浙江大学西子研究院29日主办的一次研讨会上,张辉讲到了上面的例子,他还告诉记者,当发现这只是虚惊一场的演习时,年轻人哈哈一乐,而老年人则愤愤然。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其中,电梯井道的“烟囱”效应是导致火势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这次研讨会上,全国建筑、消防、电梯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以高层建筑中的电梯在火灾情况时如何做好防火、隔热和隔烟,从而为疏散楼内人员争取宝贵时间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副所长薛林表示,高层建筑火灾蔓延快、扑救困难、人员撤离难度大,而据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已经有214456栋高层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因此高层建筑火灾中的人员疏散课题正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课题。
“我们从事消防科学研究的研究人员也很愿意与建筑界、电梯产业界的专家一起会商研究,群策群力来解决高层建筑安全疏散问题。”薛林认为,目前国内对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课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像住宅楼、商务楼、残障人士、老幼群体的疏散问题都应该进行细化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就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士共同参与。
“高层建筑人员疏散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课题,涉及到建筑学、管理学、材料科学、工学、心理学、数学等多个学科,还需要考虑到各国的不同文化。”张辉介绍说,像在911事件中,世贸大楼里的美国人比日本人伤亡要小,因为美国人大多选择跑路,而日本人大多选择留在原地。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肖泽南也告诉记者,电梯能否用于高层建筑人员疏散在国内外一直有争论,他们也在进行这方面的课题研究,但是要最终解答这一问题,并非易事,涉及公安消防、建设、工业等多个领域,需要社会各方面参加“会诊”。(完)